![USR-logo3.png](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698f60_63657781d5d6433db3557e1f5c8e044a~mv2.png/v1/crop/x_211,y_0,w_1042,h_404/fill/w_138,h_50,al_c,q_85,usm_0.66_1.00_0.01,enc_avif,quality_auto/USR-logo3.png)
東吳大學都會五色鳥計畫
![USR-logo3.png](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698f60_63657781d5d6433db3557e1f5c8e044a~mv2.png/v1/crop/x_211,y_0,w_1042,h_404/fill/w_138,h_50,al_c,q_85,usm_0.66_1.00_0.01,enc_avif,quality_auto/USR-logo3.png)
東吳大學都會五色鳥計畫
![中高齡福祉:社區身心健康促進的實踐與創新 的複本 (1).jpg](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698f60_802a90835d534bccbb4b6477c6261c36~mv2.jpg/v1/fill/w_281,h_397,al_c,q_80,usm_0.66_1.00_0.01,enc_avif,quality_auto/698f60_802a90835d534bccbb4b6477c6261c36~mv2.jpg)
![北投心韌齡生活圈logo.png](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698f60_5759b7ed9e3444959784c3d7549a1e45~mv2.png/v1/fill/w_118,h_118,al_c,q_85,usm_0.66_1.00_0.01,enc_avif,quality_auto/%E5%8C%97%E6%8A%95%E5%BF%83%E9%9F%8C%E9%BD%A1%E7%94%9F%E6%B4%BB%E5%9C%88logo.png)
講者與講題介紹
中高齡福祉 : 社區身心健康促進的實踐與創新 研討會
時間 : 2024年9月14日 (六) 10:00-16:30
地點 : 東吳大學外雙溪校區 第一教研大樓1樓普仁堂(R101)
講者介紹
![汪曼穎 網頁照.jpg](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698f60_28656d2cbbd948de91b2679992115cd3~mv2.jpg/v1/crop/x_0,y_97,w_1200,h_1103/fill/w_173,h_166,al_c,q_80,usm_0.66_1.00_0.01,enc_avif,quality_auto/%E6%B1%AA%E6%9B%BC%E7%A9%8E%20%E7%B6%B2%E9%A0%81%E7%85%A7.jpg)
汪曼穎
東吳大學 心理學系 教授
![曾幼涵 生活照.jpg](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698f60_88a585b984684a3eb935ec7eac3634f2~mv2.jpg/v1/crop/x_0,y_1257,w_4248,h_3908/fill/w_173,h_166,al_c,q_80,usm_0.66_1.00_0.01,enc_avif,quality_auto/%E6%9B%BE%E5%B9%BC%E6%B6%B5%20%E7%94%9F%E6%B4%BB%E7%85%A7.jpg)
曾幼涵
東吳大學 心理學系 助理教授
![林思宏 頭貼.jpg](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698f60_3588d3bd6bc84f1580ed900046f1216d~mv2.jpg/v1/crop/x_412,y_79,w_1409,h_1205/fill/w_194,h_166,al_c,q_80,usm_0.66_1.00_0.01,enc_avif,quality_auto/%E6%9E%97%E6%80%9D%E5%AE%8F%20%E9%A0%AD%E8%B2%BC.jpg)
林思宏
東吳大學 心理學系 助理教授
![趙舒禾 網頁照_edited.jpg](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698f60_ba0c6720a3854875a7b2e797689afb88~mv2.jpg/v1/crop/x_0,y_467,w_1797,h_1651/fill/w_173,h_159,al_c,q_80,usm_0.66_1.00_0.01,enc_avif,quality_auto/%E8%B6%99%E8%88%92%E7%A6%BE%20%E7%B6%B2%E9%A0%81%E7%85%A7_edited.jpg)
趙舒禾
東吳大學 心理學系 助理教授
![郭郡羽 網頁照_edited.jpg](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698f60_23744df1e1d14a2aa15109e35cf720e5~mv2.jpg/v1/crop/x_0,y_479,w_1536,h_1412/fill/w_173,h_159,al_c,q_80,usm_0.66_1.00_0.01,enc_avif,quality_auto/%E9%83%AD%E9%83%A1%E7%BE%BD%20%E7%B6%B2%E9%A0%81%E7%85%A7_edited.jpg)
郭郡羽
臺灣師範大學 社會教育學系 副教授
![頭貼-林宜穎老師.jpg](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698f60_74ae65e7fd1f41ccafc584a50ee8cde0~mv2.jpg/v1/crop/x_0,y_14,w_354,h_325/fill/w_173,h_159,al_c,q_80,usm_0.66_1.00_0.01,enc_avif,quality_auto/%E9%A0%AD%E8%B2%BC-%E6%9E%97%E5%AE%9C%E7%A9%8E%E8%80%81%E5%B8%AB.jpg)
林宜穎
馬偕醫學院 高齡福祉科技研究所 助理教授
![高旭繁 教授 頭貼.jpg](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698f60_fcd1a58fced441a9958cdcd93e35b7a4~mv2.jpg/v1/crop/x_0,y_83,w_1109,h_928/fill/w_173,h_145,al_c,q_80,usm_0.66_1.00_0.01,enc_avif,quality_auto/%E9%AB%98%E6%97%AD%E7%B9%81%20%E6%95%99%E6%8E%88%20%E9%A0%AD%E8%B2%BC.jpg)
高旭繁
中國文化大學 心理輔導學系 教授
![Lu photo.png](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698f60_9b1e6f1153904bd1997a77a7bfcc6fe7~mv2.png/v1/crop/x_0,y_22,w_312,h_263/fill/w_173,h_146,al_c,q_85,usm_0.66_1.00_0.01,enc_avif,quality_auto/Lu%20photo.png)
盧禎慧
實踐大學 工業產品設計學系 副教授
![1722870001637.jpg](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698f60_54d748b247b74ad894f53750d690d396~mv2.jpg/v1/crop/x_0,y_0,w_810,h_633/fill/w_173,h_135,al_c,q_80,usm_0.66_1.00_0.01,enc_avif,quality_auto/1722870001637.jpg)
洪禮錝
中華金點社區促進聯盟 理事長
![揚生慈善基金會執行長 許華倚.jpg](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698f60_a4c3ef5ef250437ca899eaac72b137f8~mv2.jpg/v1/crop/x_103,y_0,w_2975,h_2327/fill/w_173,h_135,al_c,q_80,usm_0.66_1.00_0.01,enc_avif,quality_auto/%E6%8F%9A%E7%94%9F%E6%85%88%E5%96%84%E5%9F%BA%E9%87%91%E6%9C%83%E5%9F%B7%E8%A1%8C%E9%95%B7%20%E8%A8%B1%E8%8F%AF%E5%80%9A.jpg)
許華倚
財團法人揚生慈善基金會 執行長
![北投心韌齡生活圈logo.png](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698f60_5759b7ed9e3444959784c3d7549a1e45~mv2.png/v1/crop/x_0,y_66,w_600,h_468/fill/w_173,h_135,al_c,q_85,usm_0.66_1.00_0.01,enc_avif,quality_auto/%E5%8C%97%E6%8A%95%E5%BF%83%E9%9F%8C%E9%BD%A1%E7%94%9F%E6%B4%BB%E5%9C%88logo.png)
黃揚名
輔仁大學 心理學系 副教授/系主任
講題介紹
時間
主題/講題、介紹
講者
9:40 - 12:00
高齡者自癒與幸福的描繪 - 從實體社區到線上社群的實證觀察
隨著高齡人口增加,高齡者的健康與幸福對整個社會影響越來越顯著。本課程將探討如何以高齡者的觀點設計實體社區活動及經營線上社群,以提升高齡者的自癒力與幸福感。我們將分享從實證觀察中獲得的見解,展示如何整合線上線下資源,創造支持性的環境,並提升高齡者的生活品質,使他們能夠在晚年享受優雅尊嚴與健康的生活。
許華倚
揚生慈善基金會 執行長
迎銀共生社區
迎銀共生社區的基本價值,社區的事就是我的事。
以人為本的迎銀共生社區,長輩年輕人一起好生活。
迎銀共生的緣起,來自時代變遷下的需求。
迎銀共生『四助』自助、互助、共助、公助。
開放參與、自主價值、多代多元共融、互助網絡、永續生活。
洪禮錝
中華金點社區促進聯盟 理事長
迎向正向老化的時代:樂齡教育的實踐與反思
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如何協助高齡者活躍、正向、健康老化,除了政府的政策外,大學及助人領域相關專業人士能扮演怎樣的角色?應扮演怎樣的角色?如何從正向心理學啟發高齡者邁向正向老化?本課程中,將分享理論背景及相關實務,邀請大家一起正向迎接超高齡社會。
高旭繁
中國文化大學 心理輔導學系 教授 兼永續發展暨校務研究中心 主任
社區脈絡下的中高齡身心健康促進
介紹[北投心韌齡生活圈]以及[五色鳥自主性培力]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在北投地區如何與社區組織合作,對中高齡者進行身心健康促進的整合性推動,以及以提升自主性為主要方向的策略及成果。
汪曼穎
東吳大學 心理學系教授
13:20 - 14:05
人際歸屬與社會支持於中高齡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自我認同重構對高齡者心理發展階段之重要性:
以敘事團體為建構歷程
依Erikson的心理社會發展階段為概念,高齡參與者敘說團體重新檢視與建構自我認同。團體結束後進行焦點團體訪談,獲得以下結果:一、高齡者覺察自我邊界:定型的世界觀與自我意象;二、衝擊高齡者自我理解的邊界;三、鬆動引發新行動;四、參與活動的動機從焦慮轉為自我實現;五、他鄉變故鄉;六、重新定義自己。
趙舒禾
東吳大學 心理學系
助理教授
應用內隱社會支持的社區高齡心理健康促進工作:實踐與反思
東吳大學心理學系於109年至今5年,為北投中高齡民眾進行情緒健康促進的課程,發現不少中高齡民眾對於心理健康有高度 需求,也尋求過身心科專業協助,但難以持續;然卻願意參與相關衛教課程,且課後會希望與講師討論自己的狀況。與社會支持相關理論進行對話後,本研究認為「內隱社會支持」可用以說明都會中高齡民眾傾向以不揭露自己需求的方式,透過參與衛教課程來間接地尋求社會支持或協助。
曾幼涵
東吳大學 心理學系
助理教授
高齡者科技的使用及其與身心理健康之關係:
社交動機重要還是認知動機?
過去的研究指出高齡族群使用網路科技能增加社會支持、減少社會孤立與憂鬱,其中的關鍵即為能利用網路來與社會進行交流。然而,關於科技使用對高齡者心理健康的影響,至今研究結果似乎也不一致。例如,Bell et al. (2013)的研究即指出,社交網站的高齡用戶與非用戶,在孤獨感方面沒有差異。為能進一步探討此一現象,本課程中將以一項調查研究為例,探討高齡者科技使用與動機及生、心理健康狀況之間關係。
林宜穎
馬偕醫學院 高齡福祉科技研究所 助理教授
14:05 - 14:50
社區中高齡身心評估與認知訓練的創新實踐
團體牌卡認知訓練在社區的應用
本研究檢驗結合社會互動和認知訓練的方法是否能增強與執行控制相關的認知功能。實驗組基於三個執行功能理論模型設計了一套紙牌遊戲,控制組則使用了一組商業桌遊。結果發現實驗組在執行控制方面的表現顯著優於控制組,結果支持了認知訓練結合社會互動可以提高未經訓練但具有重疊認知過程的測試表現的觀點。
郭郡羽
臺灣師範大學 社會教育學系 副教授
傳統與科技交融:社區民眾身心狀態評估與
遠距認知訓練的應用
介紹一個結合實體與線上並行的身心狀態評估與認知訓練模組的社會實踐方案。透過此方案的介紹,提供身心健康促進相關的專業人員在面對科技化發展的時代進行介入方案設計的反思與調整。
林思宏
東吳大學 心理學系助理教授
15:10 - 16:00
以科技與行為設計對齊目標族群的身心需求
ALS的科技生活設計
分享實踐大學設計學院、民生學院及台北大學工學院的USR計畫『漸凍病友的科技生活設計』。同時列舉如何以成熟科技協助病友及家屬獲得更獨立有尊嚴的生活品質。
盧禎慧
實踐大學 工業產品設計學系 副教授
中高齡者活動習慣輔助的數位好朋友
介紹數位健康(digital health)的手法,以及如何導入簡單的數位工具,來促進中高齡社區生活民眾提升活動量的健康行為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