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勝感恩三十週年【知恩‧感恩‧報恩】
- 圓悟法師
- 2021年4月21日
- 讀畢需時 6 分鐘

去年年底從日本返回台灣,越今年,一晃眼五個月過去了。同樣地,在沒有察覺的當下,教團已創立將屆三十年。為了開展教團未來傳法度眾的重要契機,在教團創立三十週年紀念日前,四月初,沙門銜命回到日本,可無論時空如何變化,教團創立三十周年的特勝因緣都在沙門的腦海中流淌。
--------------------------------------------
[憶往]
人,若要重拾往日記憶,將每一個片段在心中拼湊成完整的圖像,實有絕對之難。三十年的歲月,有的從幼年到青年,或從少年到中年,青年到老年,即便都在教團,可卻有著彼此間無法交流的刻劃。這也是「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吧!端看你的動機與因果,創造了你在教團的三十年。
平時,沙門幾乎不追憶往昔的種種。教團的聖業可說極其繁忙,為了傳法度眾,聖者擘劃了各種方便特勝的法門。每天都要盡全力去執行,因為救世的聖法必須落實,不是空話一場。特別是現在因為有日本傳法的因緣,常要在台日二地往返,在台灣的時間不多。所以回到台灣,往往是聖業最多的時期。四月初返抵日本,在當下適宜的空檔,恰好整理一下今世的曾經。
三十年,對一個教團來說,時間不長。但正因初創,往往是艱難的。世間的事業尚且如此,更何況是遠比開創世間事業難上千萬倍,矗立在苦難娑婆,世間一切黑暗處皆能得見,真正救世的明燈,無量眾生的安樂處。太多可以追憶,津津樂道的聖蹟,究竟該拾起那一段呢?由於長期在止觀禪園度過修行生活,就來說湛然映風吧!
[湛然映風乘載度化眾生的勝緣]
現在的止觀禪園,分成心相應處、心解脫處、心莊嚴處。連接心相應處與心解脫處的道路區域,叫做湛然映風。
這一條兩百公尺長的路,修築的時間已約莫十三年。通常一旦如此,就會有人這麼說,「為何不請專業的來做呢?」。試問何為專業?是建築專業?還是修行專業?如果將修築一條路,僅當作是修築一條路,那麼找專業的來做,沒有問題。可是,十三年的湛然映風聖境開創,有聖者帶領僧俗二眾親力親為的道證功德加持,有法師每天的修行功課之迴向,有學友出坡時難以言表的聖蹟。這些,哪一項是世間的專業?
構築湛然映風本身就是一項藝術,直到今天,沙門仍然依稀記得坐在怪手上,依照 聖者的指導雕刻出湛然映風的具象。那種感覺就像是面對一個連樹皮都尚未剝除的原木素材之稚嫩學徒,手裏可能拿著斧子、鏈鋸,然後是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雕刻刀,依著師傅的指導創造人生第一個木藝作品。只是工具不同,斧子、鏈鋸換成怪手、山貓,刀具則改為圓鍬、鋤頭、鐵橇...等等。唯世間的藝術品是為了供人賞玩,湛然映風則將創造傳法度眾的功德。所以,當修行人秉承 聖者的指導,用絕對的虔信一步一步地積奠出心相應處通往心解脫處的聖道時,當下消的業障,用不可思議是不足以形容的。
有一次,沙門開怪手整天進行湛然映風聖道的整理。當天下午,聖者聖駕止觀禪園心解脫處,於是沙門就將怪手從十幾公尺高的山腰處,骨碌骨碌地開到心解脫處,從怪手躍下後,向聖者頂禮。同一瞬間,怪手的引擎發火,沙門立馬打開引擎蓋,然後又躍下自地上拾起沙土,馬上將火撲滅。當下旁邊約有十幾人都捏了一把冷汗。沙門幾無懼色,因為有聖者在!假令同樣的場景發生在十幾公尺的高處,沙門因為專注開著怪手,恐怕後果不堪設想。
諸如此類平安渡劫的狀況,在開創湛然映風的勝緣中實在無法勝數,有的沙門不在現場,聞當事者言之總不免直呼奇哉。人在世上,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常言道,「是禍躲不過」。而許多人的真實經驗是,只要在教團,必然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是修行!不是世間!世間成住壞空,修行趨向常樂我淨,兩者之間無法衡秤,更何況用世間價值觀做分析。於是,十三年來,僧俗二眾以純粹的修行意志,護法護教的心念,最終圓滿了湛然映風的第一階段,並也順利通車。真的要說,其實完全有專業以上的水準。
當然,湛然映風的聖蹟遠不只這些,三十年來發生在教團大大小小的聖蹟,已無法計算。發生在個人、群體,令其增上、向善的不思議力能,完全難以用言語表達完整。
[那一切,在教團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三十年,在人的一生中,被生住異滅的現實瞪大眼睛直瞅著。雖名為人道,卻仍只是為三餐、為逐欲癲狂。可當有幸值遇聖者,這一切就都不一樣了。對沙門來說,那豈只是翻天覆地的轉變。其他的不談,就光是成為沙門,在三十年前的今日,根本就沒有想過。
在法性寶林教團成為一介沙門,不是單純地披上僧袍,茹素、誦經這等易事。從披剃出家瞬間, 聖者背負更多的業障果報,為的是讓眾弟子等成就佛道,度化更多苦難眾生。可但弟子未成就前, 聖者仍得不斷地拉拔,日以繼夜地指導,自被視作地獄之苦處救度我等凡俗,到底該怎樣形容 聖者的大慈大智與孤摯深心呢?
沙門經常揣想,若一個小家庭有四個人,父母要將孩子從嗷嗷待哺培養成人,乃至進入社會,又成立家庭。最佳狀況,可能孩子會成為社會棟樑,造福群眾。多數的,則是自求糊口溫飽,過小日子。弄不好,可能還要危害社會,造成所有人的負擔。而 聖者創立教團,是為了無量無數的有緣眾生的人生得以心安快樂。故當凡夫眾生身心逼迫之際,總要想到 聖者,冀求 聖者指引,使得撥開雲霧得日月。而單單一家四口尚經窮歲累月,亦且前程茫茫。逐年逐月成長開展的法緣大家庭,若無 聖者之大慈大智,教團僧俗二眾,哪還能知道人生有所謂的「光明」,哪裏還有什麼希望?
沙門的今生,受到。聖者的救度。教團的僧俗二眾,每一位都是這樣。三十年來,我等在個人的放得下與放不下間掙扎,將自己形塑為受害者,同時又努力希望自己解脫出來。我等受到教團這個法緣大家庭無止盡地包容,在矛盾中來去。可凡俗的我等,竟也同沐聖恩,世俗的紛亂常遠離,內心的自在常相隨。
我等常以如此為足,畢竟只是直面個人的人生。而 聖者呢? 聖者面對的是教團的僧俗二眾,乃至今生盡未來的有緣佛子。我等以為能想像 聖者的辛勞,然我等尚活在自己的小世界,能想像些什麼呢?
每每想到這些,心中對 聖者的感恩的念想,就會不斷泛起漣漪。三十年吶!沙門受到 聖者無盡的呵護以及智慧的引領,直至今天的安隱無憂,不若沉溺世間的苦人一般地無助、狂亂。若非 聖者,我等又何嘗不會陷入同樣苦迫的境地呢?
[盡未來際的無限開展]
娑婆世界就是這般辛苦,之所以名為娑婆,即因此世界眾生食苦成習,勘忍眾苦,不欲出離。也是因為這樣,所以必須要有更多的菩薩願意為傳法度眾共同努力。穿梭在眾生堆中,用各式各樣的方法幫助眾生回到佛陀的懷抱,走向正確的生命之道。
培養更多菩薩,利益無量眾生。這是沙門所認知的法性寶林教團的夙願,也就是所謂的三新運動─新人類、新社區、新環境的理想。三十年來,教團如此,盡未來際,亦將如此。
已受救度的我等,該怎麼做呢?必也發願做真正的菩薩。在面對未來的每一分秒,都以菩薩道的修行為念。以最大的可能,跟隨教團創造福慧淨土,讓自己,也讓身邊所有人都能活得心安快樂。
從現在開始,馬上就做!能夠這樣,至少回報 聖者救度聖恩之萬一,也算是不枉了。
----------------------------------------
從踏上日本的國境,日本即同淨土家鄉。更何況,「出家無家,處處是家。」一個出家人的心念唯有眾生是否得度。過去、現在、未來都將秉承聖者大慈大智的指引,永遠在傳法度眾的道路上前行。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