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高士人物

靈媒 | tjuku qidip
高士部落的最 後一位耆老靈媒「tjuku qidip」不僅肩負部落祭儀與文化傳承的重任,更是傳統領域的守護者。在她無私的傳承下,部落的年輕一代得以重新認識這片祖先流傳下來的土地,並學習如何與自然共生。她曾為台灣首次火箭發射進行祝福儀式,象徵著部落精神與現代科技的交匯,展現了傳統智慧與創新探索之間的深層連結。這樣的儀式不僅保護著高士部落的文化根基,更將祖靈的庇佑與祝福延伸到現代世界,讓這片土地的故事與精神得以持續傳頌。
01
張美惠 督導 | Vavua Qidip
張美惠督導在高士部落的文化復興與社區營造中,扮演著重要的指導角色。她積極推動文化傳承、傳統技藝復興及青年教育,同時在社區營造中協調資源,促進居民參與,提升部落的整體凝聚力。她的教導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對部落未來發展的深刻關懷。透過她的協助,部落的青年逐漸成為文化復興的中堅力量,讓傳統與現代在高士部落的發展中相互輝映,走向永續的未來,也為社區創造了充滿活力與希望的生活環境。

02

陳貴龍
陳貴龍先生,不僅是屏東牡丹鄉高士社區發展協會的現任理事長,也是一位熱愛部落的工藝家。他秉持自發性的精神,長期投入部落環境的整理與改善,無論是修繕公共空間、維護自然景觀,還是協助社區基礎建設,他總是親力親為,以實際行動帶動部落的改變。
作為工藝家,陳理事長擅長運用自然素材進行創作,將傳統技藝與現代設計結合,展現部落文化的獨特魅力。他的作品不僅是藝術品,更是傳承部落智慧與故事的重要載體。他的創意和熱忱,讓更多人感受到高士部落的美與深度,同時也鼓舞了部落居民參與文化與環境的守護工作。陳貴龍理事長以身作則,成為部落永續發展的堅實推手和靈魂人物。
03
李恩屏 | Vavua Qidip
現任屏東縣牡丹鄉高士部落青年會會長。她畢業於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在對部落以及家族的使命使然,選擇回到家鄉投入部落文化保存與創新。身為兩個重要祭儀家族(qidip與paqevet)的後代,致力於文化復興與智慧傳承。
「自然智慧共生」為理念,協助推動部落多元就業發展計畫,結合林下經濟與文化創意,創立高士創意料理與文創商品,提升部落產業價值。她同時投入環境保育與青年賦能,透過傳統技藝、文化活動和生態教育,實現部落永續發展,展現青年對土地與文化的深層連結與使命感。

04
高士動物

高士腹斑蛙
高士部落的最後一位耆老靈媒「tjuku qidip」不僅肩負部落祭儀與文化傳承的重任,更是傳統領域的守護者。在她無私的傳承下,部落的年輕一代得以重新認識這片祖先流傳下來的土地,並學習如何與自然共生。她曾為台灣首次火箭發射進行祝福儀式,象徵著部落精神與現代科技的交匯,展現了傳統智慧與創新探索之間的深層連結。這樣的儀式不僅保護著高士部落的文化根基,更將祖靈的庇佑與祝福延伸到現代世界,讓這片土地的故事與精神得以持續傳頌。
05
山林雞
以里山倡議為理念,「社會一生態一生產地景」為架構的混農林業經營模式,使用低密度、小規模的飼養原則,兼顧動物福祉,達到維持生物多樣性與生態永續的宗旨。

06
高士植物

椴木香菇
椴木香菇以稱為原木菇、椴木冬菇、段木菇,椴木香菇顧名思義就是種在木頭上的香菇,許多椴木冬菇產自東北亞寒帶森林樹下,在半野生環境生長而成,每一朵香菇都經過陽光的照射、露水的滋潤,在低溫下緩慢成長,不但肉質Q彈,營養價值也豐富。
07
野牡丹
野牡丹的花型美麗,其花語為「英勇犧牲」,有一說法是紀念牡丹社事件壯烈犧 牲的原住民。而野牡丹除了觀賞用之外,在藥典中提及許多功效,能治療腫毒、痢疾、胃病等,又能治關節炎、風濕、瘡疥、肺癰、小兒發育不良、乳汁不下及月經不調……等。

08

高士佛三叉蕨
莖短而粗壯,直立。葉柄叢生,褐色,基部有大量堅硬的纖維狀不定根;鱗片披針形,有毛尖,褐色,不透明;葉長橢圓狀披針形,二羽狀半裂;孢子囊群圓形,內側;絨毛大而扁平,附有狹窄的竇。在台灣生長於低山林地。
09
高士佛赤楠
原生於恆春半島的臺灣特有種,生育地的環境為海拔500 m 以下迎風坡常綠闊葉林下。常綠喬木,株高可達數米。枝條光滑。葉成革質、先端較鈍,基部漸尖,成卵狀長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新葉呈紅褐色。葉表面密油點,側脈明顯,果球形,花序圓錐狀,為聚繖花序,花梗無毛且短。花白色,萼筒寬鐘狀 ;花瓣合生為花萼;雄蕊多,為花絲絲狀,花藥長圓狀球形。

10

高士佛饅頭果
小枝完全無毛。葉上面深綠色到綠色,下面灰綠色,披針形或長橢圓狀卵形,近革質到黃褐色,先端漸尖,基部銳尖或圓形,或多或少傾斜。雄蕊4-6。子房無毛,4-6室
11
高士佛紫金牛
小灌木;幼莖被短柔毛,葉倒披針、橢圓或長橢圓狀卵形,圓齒緣,下表面灰綠色並被短柔毛。花序繖形,腋生或生於花枝先端,總梗被微柔毛;花枝前端具1-2小葉。萼片線狀三角形。為恆春特有種,分布於恆春半島低海拔森林中。

12
